《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6期目录与封面图集(微评有福利)
中国文艺评论
公众号ID:wyplzg
关注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8年第6期 总第33期 目录
本刊特稿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 潜心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李屹
【编者按】2018年5月23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向人民学习 向生活学习 潜心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并主持会议。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李前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主席李雪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各艺术门类知名艺术家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叶小钢、濮存昕、关峡、王珂、黄渤、赵塔里木、林永健、王一川等艺术家代表先后发言。本期摘要刊发李屹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
特别策划·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之问
■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迎接“新时代”?/张国涛
编者按:弘扬现实主义精神,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是当前文艺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近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上,这一话题引起了与会青年文艺评论家的热烈讨论。本期刊发部分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内容摘要:“新时代”是一个大时代,电视剧创作的“富矿”深蕴其中。电视剧只有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生活、鲜活的人物、时代的精神进入创作视域,才能为“新时代”留下发展的注脚,为后代留下时代的记忆,电视剧也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责任与时代担当。其中,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任重道远。繁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要理性而为,就要充分考量社会心理、时代精神、艺术创新等因素,切实推进电视剧的题材拓展、形象塑造、情节创新、现实主义精神注入等,从而实现多点突破。
关键词:新时代 现实题材 电视剧 艺术创新
■如何将生活真实转换为动人戏曲?/颜全毅
内容摘要:现实题材是当下戏曲创作不可回避的选题主要来源,不少作品却因其照搬生活、缺乏戏剧性而被诟病。一些现实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真实事件和人物被搬上舞台后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创作者注意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同时,更要尊重戏曲创作规律,并积极向传统借鉴学习,丰富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手段和表现力。
关键词:戏曲创作 现实题材 场上性
■罪案题材网络剧如何拥有现实主义品格?/付李琢
内容摘要:近年网络剧发展迅速,尤具特色的当属悬疑、推理、罪案题材。罪案剧是网络时代文化语境中的新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罪案剧主人公的精神气质则更接近于“游侠”,“疏离”是其话语策略;价值取向方面,罪案剧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体现出批判性,罪案成为社会隐喻。从某种意义上看,罪案剧拥有了当下影视作品少见的现实主义品格。对于包括罪案剧在内的网络文艺来说,现实主义是对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刻体察,是审美主体的真实表达,是一种主动性的、交互性的审美实践。
关键词:罪案剧 人物 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 网络文艺
艺象点击
■提质增效与升级换代:构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格局/饶曙光 李国聪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积极响应文化强国战略,在推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不断深化电影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与升级换代成为实现电影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当下,中国电影新力量一方面聚焦质量提升,探求适应新时代语境的商业模式,满足新观众个性化、高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大力完善电影工业化体系,提升工业化水平,建构电影工业标准及美学体系,推动我国电影产业链条、创作模式、理论批评、观众群体及传播方式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繁荣发展 电影强国 提质增效 升级换代文化自信
■媒介、结构与情结——论“升级流”网络小说的游戏性/傅善超
内容摘要:网络文学受到电子游戏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网络小说在处理和现实的关系、设计叙事模式上都更接近电子游戏而非传统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游戏化文学”。虽然研究界早已讨论过网络文学的“游戏性”,却极少对具体的案例做文本分析。本文即尝试以《斗破苍穹》等“升级流”小说为例,梳理它对“角色扮演游戏”的吸纳和删减,分析这种“升级体系”的结构特点,并指出它与三种现实话语的共鸣:它实际上是成功学、应试教育和发展主义的交点,是对这三种意识形态话语的默许乃至支持。从中可以看出,网络文学的“游戏性”是由结构的具体性所决定的,这种游戏性与具体作品所属的类型密切相关,并不普适于所有的网络小说,也因此不能简单地由“网络性”和“文学性”推出。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网络文学虽然鲜少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写实”,但它仍然可以以游戏式的抽象结构为中介与现实发生关系。
关键词:网络小说 升级流 电子游戏 游戏性
■谈中国流行音乐参与世界文化潮流的路径/李广平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国流行音乐作品与民族音乐资源的运用和成效,以具体作品和音乐家为例,分析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性舞台参与世界文化潮流塑造的可能与路径,提出中国流行音乐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应提高文化自信,确立文化坐标,在不同的题材中选择创作方向等。
关键词:中国文化 流行音乐 世界音乐 中国风
艺海杂谈
■荀风长烈 毓骨峥嵘——评孙毓敏对荀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齐致翔
内容摘要:荀派艺术融青衣、花旦于一炉,唱做俱佳,会戏无数,坚持写意,重视生活。其传承者孙毓敏不仅忠实继承,更大胆创新,不仅戏演得好,且人教得好,为再传弟子及后来者面对新世纪的再起航留下极为可贵的可资效法与再创造的蓝本与教材。本文重点剖析了孙毓敏及其再传弟子演出的《红娘》《勘玉钏》《金玉奴》《杜十娘》《痴梦》《马前泼水》《陈三两》等荀派优秀剧目,进一步分析探讨荀派艺术的风神与魅力。
关键词:荀派艺术 孙毓敏 传承 创新
《勘玉钏》(韩玉姐)
《痴梦》
《红娘》
■“都市水墨”的概念辨析及其现代品格/樊波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水墨”和“中国画”这两个概念的缘起由来,进而指出了“都市水墨”这一提法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揭示了中国当代都市文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是“都市水墨”创作的现实根源,评析了“风景这边独好——都市水墨展”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都市文明 中国画 都市水墨
樊枫《自行车王国之一》纸本水墨
王秋童《天上人间》
方向《故宫》纸本水墨设色
■谈厉彦林乡情散文的艺术特色/王万森
内容摘要:厉彦林的乡情散文从赤脚和布鞋的文学意象出发,以写实的真情感动着读者,富有新时代的气息,他的散文“赤脚走在大地上”,“赤脚”成为他的散文的艺术出发地,也成为他的艺术散文的鲜明特质。
关键词:文学意象 赤脚散文 沂蒙精神 散文体式 文体探索
■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得失之辩:以《创业史》为例/倪万军
内容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十七年文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却并没有留下很多值得关注的经典。本文试图通过对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状况的梳理,尤其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为例,对当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思想理论资源和问题进行辨析,寻找十七年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的原因。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创业史》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
作品评析
■历史主义抑或自然主义:评贾平凹《山本》的叙事史观/谷鹏飞
内容摘要:贾平凹的《山本》是一部围绕秦岭自然风物与涡镇革命斗争而谱写的自然—历史小说。小说以历史主义笔触串拢情节叙事,以自然主义主题标定小说基调,以自然主义的冷描写与历史主义的热叙事经营小说结构,从而使小说在价值形态上呈现为一种自然主义之重与历史主义之轻并存的全新文学形态。这种文学形态,既为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打开了新的视域,也为人们重新思考历史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尝试。
关键词:《山本》 历史主义 自然主义 叙事史观
■从《红海行动》看“新主流大片”的影像表达与类型探索/陈红梅
内容摘要:《红海行动》的影像风格呈现出“重工业生产”的质感,表明它在我国军事战争片创作史上的工业化升级程度及专业化细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成为国产军事战争片的新标杆。同时,《红海行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富有艺术尺度地表现战争的残酷,赋予它悲壮性的审美格调,从而实现其反对战争、珍惜生命、呼吁和平的价值表达,又在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类型杂糅方面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从而成为“新主流大片”的典范。
关键词:重工业生产 残酷美学 新主流大片 类型杂糅
■电影《冈仁波齐》的虚构与真实/姜常鹏
内容摘要:影片《冈仁波齐》上映后在取得票房突破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之一即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问题,因为片中人物的真实目的与动机同导演的搬演与虚构平行并存让影片的身份定位变得模糊复杂。但是回顾纪录电影的历史与理论,构建于真实人物和真实动机基础上的《冈仁波齐》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融通“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的理念、冲抵纪录电影与剧情片的对立,在实现虚构与真实自然交融的同时开拓了纪录电影的创作方法和形态。
关键词:真实 虚构 真实电影 直接电影
电影《冈仁波齐》剧照
名家专访
■万里归来年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访话剧艺术家蓝天野/采访人:王甦
蓝天野简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北京人艺艺委会顾问。早年习画,20世纪40年代开始接触话剧。主演话剧作品有:《北京人》《茶馆》《蔡文姬》《王昭君》《家》等。主要导演作品有:《针锋相对》《贵妇还乡》《吴王金戈越王剑》《故都春晓》《秦皇父子》《家》等。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从事话剧行业的同时,笔耕不辍,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获话剧金狮奖•荣誉奖,2013年获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终身成就奖。
话剧《茶馆》剧照 蓝天野(中)饰秦仲义
供图:北京人艺
话剧《王昭君》剧照 蓝天野(前排右一)饰呼韩邪单 供图:北京人艺
话剧《家》剧照 蓝天野(左二)饰冯乐山
摄影:李春光
话剧《冬之旅》剧照 蓝天野(左)饰老金
供图:蓝天野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6期
封二...《为万世开太平》(书法作品)/于右任
“为万世开太平”为于右任先生的夙愿,也是他书写最多的字句。语出北宋关学大儒张载的《张子语录•中》,所表达的是儒家学者的永恒政治理想,于右任即是有此高蹈理想与责任担当的践行者。1948年,于右任和李宗仁、孙科、程潜竞选副总统,把此句写了两千余幅,遍赠国大代表。力抗其他竞选者的金条攻势,只可惜,纸条干不过金条,遗憾落选。逃到台湾的大员们都没想到,时至今日,纸条的价钱远远高于金条(目前于右任作品拍卖平均单价超过46万元,最高价747.5万元)。此幅“为万世开太平”信马由缰但合于法度,线条简洁老辣,体势洒脱跌宕,将厚实的魏体功夫带入草书之中,碑帖结合,每一个字笔画简易而能首尾相应、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雄豪古朴、冲淡天然的雍容趣味。作品以书传道,以字含情,承载民族气节,抒怀家国情怀,值得后人细探、玩味。(阳阳)
封三...《倾斜的地平线》(美术作品)/吴威
步入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们日益面临着精神世界现代性转型和重构的难题,探索当代人精神心理的存在感,或许成为中国艺术当代性的核心与本质。这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一代写实油画家日益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摆脱表象描绘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他们热衷于油画的再现性,对欧洲古典主义追求的高贵与单纯痴心不改,充满了激情与留恋;另一方面,他们不甘于对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表象的描绘,从而促使他们通过视觉具象来探索和完成对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心理的深沉表达。
吴威有着对于古典写实油画的追慕,作品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当代图像表征。从古典塑造到当代图像的演变,揭示的不只是画家个体视觉经验被当代集体图像经验的改变,而且这种图像经验中所隐藏的文化寓意与社会戏剧,也都至少具有透视的“被看”和镜像的“自观”这两种形态,当代社会对于人的存在感的体验、对于人的生命意志的现实也便不可避免地夹在这两者之间,这与其说是真实的存在,毋宁说是存在的幻觉。吴威在他的作品里不断地向人们重构着现实世界的这种心理体验。(尚辉)
封底...《白马秋风图》凤山古戏楼文饰彩绘 摄影并文/余思
凤山古戏楼小记
暮春时节,塞外风轻,细雨染绿,野鸟乱鸣,杂花漫谷,云飞泉涌。与友人游坝上,过其故地丰宁凤山小镇,寻挂炉烧饼风味,访郭小川故居,小街一角偶遇雍正年间戏楼。楼有上中下三层,牌楼道观布列于前,保存完整,规制非凡。余绕楼数匝,触摸凝视,怀古思人,心驰神远。壁间一画,生气鲜活,苍远厚朴,似有“白马秋风塞上”之意。画中老者,胡人装束,沉雄粗砺,双眸清明而深邃,坦诚而神秘,灼灼射人心田。友人指曰:此处鬼怪传说很多,离奇故事也很多。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这里已很少演戏,而是成了历次运动的集会场所,开群众大会,公审犯人,批斗游街,聚散沉浮,诡谲变幻,七八十年间不知上演了多少历史活剧。如今真戏假戏都不唱了,戏台成了文物,剧中人渐渐远去,一切都将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余闻言,感叹唏嘘,回眸凝视画中人,蓦然窥得那眼神中另有几分深意,似乎在说:这里发生的一切,我都看到,都知道,我想说,但我不能说,也说不出。
回京后,遍询此画原委,不得其详。有的说来自三国,有的说来自聊斋,还有的说和西域佛教传播有关。困惑越来越多,历史的图景也越来越模糊混沌,只有那双眼睛在我朦胧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澄澈了。
本刊稿酬与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一次性给付作者,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杂志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欢迎对本期《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封二、封三、封底的艺术作品留言微评。
微评鲜活生动、点赞数15个以上的艺粉,我们将于7月2日16时公布幸运获赠名单,快递赠送最新与近期杂志共两本。
—END—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微信核发:胡一峰 何美
美编:木子
点击长按关注▲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5期目录与封面图集(微评有福利)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4期目录与封面图集(互动有礼)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1期特别策划·中国传统艺术及其当代呈现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1期:触摸最新文艺评论思想专题